一 級 建 造 師 學 霸 筆 記 《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》
中建教育 / 2023-06-07
1
一 級 建 造 師 學 霸 筆 記
《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》
1A411000 建筑設計與構造
1A411010 建筑設計
1A411011 建筑物分類與構成體系
一、建筑物的分類
(一)按建筑物的用途分類
按建筑物的用途通??梢詫⒔ㄖ锓譃槊裼媒ㄖ?、工業建筑和農業建筑。
1.民用建筑
根據具體使用功能的不同,它分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兩大類。
(1)居住建筑可分為住宅建筑和宿舍建筑。
(2)公共建筑包括行政辦公建筑、文教建筑、科研建筑、醫療建筑、商業建筑等。
2.工業建筑
工業建筑是指為工業生產服務的各類建筑,也可以稱為廠房類建筑,如生產車間、輔助車間、動力用房、倉儲建
筑等。
3.農業建筑
農業建筑是指用于農業、牧業生產和加工的建筑,如溫室、畜禽飼養場、糧食和飼料加工站、農機修理站等。
(二)按建筑物的層數或高度分類
1.(1)建筑高度不大于 27m 的住宅建筑、建筑高度不大于 24m 的公共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 24m 的單層公共建筑為低
層或多層民用建筑。
(2)建筑高度大于 27m 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 24m 的非單層公共建筑,且高度不大于 100m,為高層民用建筑。
(3)建筑高度大于 100m 的民用建筑為超高層建筑。
建筑高度的計算:
2
(1)建筑屋面為坡屋頂時,建筑高度應為建筑室外設計地面至檐口和屋脊的平均高度。
(2)建筑屋面為平屋頂(包括有女兒墻的平屋面)時,建筑高度應為建筑室外設計地面至其屋面面層的高度。
(5)局部突出屋面的瞭望塔、冷卻塔、水箱間等輔助用房屋頂平面面積不超過 1/4 者,可不計入建筑高度。
二、建筑物的構成
建筑物由結構體系、圍護體系和設備體系組成。
1.結構體系(結構:承重)
地上結構包括墻、柱、梁、屋頂等;地下結構指建筑物的基礎結構。
2.圍護體系
建筑物的圍護體系由屋面、外墻、門、窗等組成。
3.設備體系
設備體系通常包括給排水系統、供電系統和供熱通風系統。
1A411012 建筑設計要求
一、滿足建筑功能要求
二、符合總體規劃要求
三、采用合理的技術措施
四、考慮建筑美觀要求
五、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
1A411021 建筑構造設計要求
一、樓梯的建筑構造
(一)防火、防煙、疏散的要求
(4)室外疏散樓梯和每層出口處平臺,均應采取不燃材料制作。平臺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 1h,樓梯段的耐火極限應
不低于 0.25h。在樓梯周圍 2m 內的墻面上,除疏散門外,不應設其他門窗洞口。疏散門不應正對樓梯段。疏散出口的
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且門必須向外開,并不應設置門檻。室內疏散樓梯的最小凈寬度見下表。
(二)樓梯的空間尺度要求
(2)住宅套內樓梯的梯段凈寬,當一邊臨空時,不應小于 0.75m;當兩側有墻時,不應小于 0.90m。套內樓梯的踏
步寬度不應小于 0.22m,高度不應大于 0.20m,扇形踏步轉角距扶手邊 0.25m 處,寬度不應小于 0.22m。
(3)梯段改變方向時,平臺扶手處的最小寬度不應小于梯段凈寬。當有搬運大型物件需要時,應再適量加寬。
3
(4)樓梯休息平臺寬度應大于或等于梯段的寬度;樓梯踏步的寬度 b 和高度 h 的關系應滿足:2h+b=600~620mm;
每個梯段的踏步一般不應超過 18 級,亦不應少于 3 級。
(5)樓梯平臺上部及下部過道處的凈高不應小于 2m。梯段凈高不應小于 2.20m。
(7)室內樓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緣線量起不宜小于 0.90m。樓梯水平段欄桿長度大于 0.50m 時,其扶手高度不應小
于 1.05m。
二、墻體的建筑構造
(一)墻體建筑構造的設計原則
(2)在結構梁板與外墻連接處和圈梁處,由于結構的變形會引起外墻裝修層的開裂,設計時應考慮分縫措施。
(3)當外墻為內保溫時,在窗過梁,結構梁板與外墻連接處和圈梁處產生冷橋現象,引起室內墻面的結露,在此處
裝修時,應采取相應措施;如外墻為外保溫,不存在此類問題。
(4)建筑主體受溫度的影響而產生的膨脹收縮必然會影響墻面的裝修層,凡是墻面的整體裝修層必須考慮溫度的影
響,作分縫處理。
(二)門、窗
(1)門窗的功能主要解決采光、通風、防風雨、保溫、隔熱、遮陽、隔聲、疏散、防火、防盜等問題。根據功能要
8
4
求分:有保溫門窗、隔聲門窗、防火門窗、自動門窗、防盜門窗等。窗臺低于 0.80m 時,應采取防護措施。
(2)門窗與墻體結構的連接:
1)門窗應注意門窗框與墻體結構的連接,接縫處應避免剛性接觸,應采用彈性密封材料;建筑外門窗的安裝必須
牢固。在砌體上安裝門窗嚴禁用射釘